受网络技术的强劲推动,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懒”因素被彻底激活,“懒人”终于可以真正实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终极梦想了。社区O2O模式是帮助他们实现这个梦想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社区O2O项目存在着模式重,难以落地,用户不容易连接,规模不大不好等问题。从产品逻辑来看,一直没有办法疏通物业管理工具和社区在线商城服务的关系。
社区O2O落地,需要找到“离线流量入口”
在何处查找流量和用户?它是网络公司运营的首要问题。对于因特网(媒体),流量是PV,UV;对于应用程序工具,流量是装机量,周停留时间,开放时间;对于商城,流量是粉丝,活跃度,购买次数等等。在线流量适合纯在线平台使用,而O2O则是本地化服务,从线上获取流量的成本极高(TAC),用户使用体验模糊,忠诚度极低。小区O2O的主场是一块块的“小区孤岛”,最终用户是一个业主、一个户主,他们安装了App就是流量,购买就是转化,本质上属于“离线流量”。那么,如何激活线下流量导引到线上的服务与交易平台?
上半场的社区O2O,有的做本地化的信息分类平台,有的抢先做最后一公里的超市搬运工,有的搭建平台找小区的小卖部做代理。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落地困境,不少社区O2O项目认识到,一家物业公司管理百家、上千家业主,是社区O2O项目的大客户,并走与社区O2O+物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笔者将这种“平台-商户-物业公司-业主家庭”的模式称为“B2B2F”模式。比较典型的社区“离线流量入口”是门禁系统。如千丁、彩云、街坊帮帮等物业公司免费安装一套自行研发的智能门禁系统,小区内所有业主都必须绑定房屋信息才能自由出入,以App而非刷门禁卡的方式开门;甚至还可以完成每个居民的出行次数、出行时间等数据收集过程;一旦样本足够多,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就可以为小区内的智能出行、物流快递等服务提供信息支持。
深耕物业服务,做智慧社区的“管家”
以这些智能硬件设施为切入点,当然也不过是社区O2O落地的第一关,了解"用户"(物业公司和业主)的需求,郑州网站建设将产品的功能嵌入到社区日常生活中,将App变成物业公司解决问题的笨蛋软件才是王道,因此社区O2O项目只能"顺藤摸瓜",深入到物业服务区域和深度。
郑州网站建设公司认为O2O成败的关键在于两个O如何连接,线上和线下两种业态如何擦亮合作的火花,而物业公司与社区O2O的合作默契可以用“打盹遇枕头”来形容。中国首届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将于11月29-30日举行,届时将有众多物业管理公司和社区O2O项目和平台参展。智能化门禁、对讲、停车等物业场景解决方案悉数亮相;另外推出智能社区硬件产品,如单元门口机、报警网关、智能手表、家庭机器人等。
根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周洪斌的说法,市场上的头部社区O2O项目,已经投入了超过一亿美元,预计还会继续在智能硬件、云服务、物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进行投资,以完善生态闭环。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社区O2O拥抱了物业公司,并成为其物业云管家,从短期来看,帮助社区O2O项目与物业公司深入合作,使物业和企业更多地依赖于产品;长期来看,包括将整个物业系统,甚至智能家居都连接在一起,是未来智慧社区建设的必要环节。富饶之地,一些地产企业所拥有的物业公司也成为发展社区O2O的另一股力量,比如万科集团的“住这里”重视朋友圈式的邻里社交,同科集团的“易家网”和保利地产旗下的“若比邻”在互联网+物业的基础上打造社区生活服务。